联系我们

电话: 010-85693631
传真: 010-85693631
邮箱: zgycxyjs@126.com
所址: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国际贸易中心A座1018室
邮编: 101100
梁树发:重视社会管理互信机制培育
2015-06-08

梁树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首席专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是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而这一格局的完善有赖于社会互信机制的形成和培育。

  第一,政府与社会组织互信机制的培育。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中表现的行政化和企业化倾向严重影响了其社会公信力,也影响了其参与社会管理的效果,而这两方面无不与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有关。因此,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信机制,必须对社会组织“双重负责”的体制进行改革,政府要主动让出空间,缩减自己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权力。这样既能降低管理成本,又能激发社会活力。

  第二,政府与公众互信机制的培育。目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许多可以归结为一些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一旦出现问题,人民群众常常会习惯性地把矛头指向政府或官员的不作为。因此,健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信机制,关键是政府要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要耐心细致地给群众说明问题,哪些是主观造成的,哪些是发展中的矛盾。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第三,社会组织与公众互信机制的培育。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一方面是在政府社会政策形成的过程中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一个个社会组织实现的。从人民群众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看,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组织的要素,同时又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源提供者。从学理上讲,社会组织是公民自愿组成的、以维护公民利益为目的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但是,目前我国既存在与政府关系紧密的社会组织,又存在许多“不合法”的草根组织,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有序参与。同时,社会组织自身也要转型和发展,最起码要在现有体制下规范运行。

院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