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010-85693631
传真: 010-85693631
邮箱: zgycxyjs@126.com
所址: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国际贸易中心A座1018室
邮编: 101100
以转型综改为推动 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
2015-06-09

晋中市发改委  常德明

 

加快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大局而作出的战略决策。通过同城化建设,使两市在发展、建设和管理上形成高度协调统一的区域功能,实现两个城市的相互融合,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发展质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核极,不断满足两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弱化属地意识,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

太原、晋中国土相连,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晋中作为与太原相邻最近的中心城市,具有相对丰富的土地、劳动力和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承接太原的文卫、科研、娱乐、居住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物流、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2012年,太原、晋中两市GDP总量占全省的27.2%,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22.5%,财政收入总量占25.1%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两市同城化概念提出之后,几经论证研究,同城发展的规划思路日趋清晰。2002年,同城化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07年,晋中太原同城化首次写入了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两市的同城化发展上升到全省的整体发展层面。2009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首次将太榆同城化纳入国家级层面。2010年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了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的“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发展布局,将太原晋中同城化纳入省级统筹,并列为全省“十二五”发展重点。2011年,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太原、晋中两市参与的《太原都市区规划》等开始启动。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将太原晋中同城化列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已成为国、省、市三级的共同目标。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两市配套服务的衔接

两市基础设施的贯通与衔接,对于人员、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的流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相应的配套服务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不懈努力,事关两市同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有了实质性突破。路网初步实现了互通互联,汇通路、迎宾西街成功对接,太原环城高速与太谷连接公路竣工通车,龙湖桥建成并投入使用;城际间客运更加便捷,城市公交于2002年相互开通,目前901线路日运营车辆80台次,日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动车车票实现异地同售,今年还陆续开通了902903路公交车;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成功对接,2008年底,太原电视台的四套节目和晋中电视台的两套节目开始互传;股份制银行实现跨区域发展,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均在晋中设立支行;途径榆次太原的省级煤层气主管线的铺设工程基本完成,燃气同城供应指日可待。我市将以现有的工作成果为基础,重点加快交通和服务领域发展,在民生工程方面力争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加快两市间道路体系的对接和建设,畅通两市交通联系。目前两市之间的主要通道有汇通路和太旧高速。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晋中市始终以基础设施对接为切入点,主动融入,加快同城共建步伐。目前,市城区已有杨盘、使赵、榆次工业园8号路、龙湖西街、迎宾西街、纬四街等6条横向城市干道修建到太原交界处,亟须太原市加快对接步伐,畅通两市的道路。在下一步的路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大与太原市的沟通联系,组织两市有关部门专家,对两市路网建设进行专题讨论,以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实施。

二是启动晋中太原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基础〔20121819号文正式批准了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8),标志着太原市地铁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随着太原晋中的同城化,两地之间的联系将日益密切,居民出行将逐渐增加,现有的工交模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功能的两市人员流动需要,迫切需要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按照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关要求,晋中单独进行地铁项目建设明显不符合条件。目前,国家已批复我省的转型综改试验总体方案,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改革创新城乡统筹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晋中太原同城化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省“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已将晋中太原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列为建设重点。因此,两市应借鉴广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做法,将晋中市纳入太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批复。将太原近期规划建设的1号线二期工程南沿到榆次修文;2号线二期工程东沿到榆次老城,纳入太原城市轨道交通的补充规划,从太原南站融入太原地铁“力”字形轨道交通基本骨架,加速两市的人流互动。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发展,为区域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积极推进两市电话并网同费,取消两地金融服务异地收费。综合用地、成本及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优先在我市布局建设重大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太原城市发展空间,提升我市城市化水平。

二、以资源共享为突破口,加快两市产业的有机融合

从空间上看,晋中、太原的城区均在太原盆地,在空间上是融为一体的;从产业上看,我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方向转变,太原的产业急需向外转移、延伸,晋中太原在产业发展上有很大的互通互融互补基础。

一是率先启动“共建区”建设。围绕“同城共建、再造新区、培育极核”的战略目标,两市应形成共识,尽快明确划定两市结合部的“共建区”,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成立专门的共建区建设管理机构,确保“共建区”建设按规划有序进行。以提高市城区辐射带动力为目标,我市应率先启动两市结合部的“共建区”,以北部新城和山西高校新区等建设为依托,加快城区向北延伸步伐。启动榆次工业园二期工程,加快榆次区、开发区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建设,加速城区西部与太原小店汾东新区的对接。依托修文工业基地,加快推进城区南部能源化工产业板块的改造和提升。依托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中航新能源专用车等项目,加快城区东部汽车制造区建设。

二是加快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提升两市优势产业的组装配套能力和规模发展水平。借助太原重装和重汽产业发展,抓住晋中作为全省专用车改装生产基地的机遇,发挥平遥、太谷县铸造产业群体优势,以及榆次液压、机械加工传统优势,重点发展与重型装备、重型汽车紧密关联的零部件、基础件,提升扩张晋中机械制造配套能力。统筹推进太原开发区、太原高新区与晋中开发区、榆次工业园的产业布局,加快医药、食品及新材料等产业的集群发展。

三是加快两市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与发展,打造辐射全省的服务中心。发挥太原空港、榆次铁路枢纽和太原晋中骨干公路交通优势,加快三晋综合保税物流港的建设,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华北乃至全国的产品集散、分拨、配送及中转、交易等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物流港,带动全省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对两地的教育科研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集中在太原小店区和晋中城区布局和发展教育及各类研发、中试机构,努力打造全省的教育科研基地;发挥晋中环境优良、交通便利特别是建设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和太原的资金优势,联手促进房地产开发,提升两市人居环境水平。

四是加快两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山西旅游集散中心。将我市的晋商旅游品牌与太原晋阳文化旅游品牌进行整合,实行资源共享,协作开发,一体发展,加快完善产业要素,提升大太原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构筑辐射全省、影响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集散中心。

三、以强化组织领导为先导,加强两市统筹协调工作

认真落实去年袁书记、王省长“三通、三联”的指示,继续在路通、信息通、人流通上下功夫,在联系、联合、联动上下功夫,在加快同城化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路往前修,城往前建,做大城市规模,理顺市区体制,在太原晋中之间打造一个招商引资、扩大城镇化承载能力的平台;同时,围绕“投资晋中就是投资太原”,搞好策划,加大包装推介、宣传造势力度,打造“眼球经济”,实现低成本扩张,高效益发展。

一是成立省级层面组织协调机构。现有经济体制下,要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实现不同区域间以经济为纽带的聚集化发展,必须建立高层次的领导协调机构。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太原经济圈战略以来,没有召开专门的会议研究落实措施,也没有设立领导协调机构,晋中太原同城化的工作,仍停留在一般要求上。因此,两市应积极建议由省委、省政府牵头尽快组织成立协调机构,负责特别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一方面对上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下指导协调两市形成经济协作区产业布局规划、发展功能定位等。

二是建立两市书记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书记市长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太原晋中同城化的总体组织协调,两市书记市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分管副市长和政府秘书长参加,确定相关对应的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设立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建立两市对口部门的专责小组,如城市规划专责小组、交通基础设施专责小组、产业布局专责小组、环境保护专责小组等。

三是尽快编制完成两市一体发展规划。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以明确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规范各地政府行为,消除区域内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信息和城市布局等一体化障碍。正在编制的《太原经济区规划》,也只是宏观的以城市布局为主的规划,而具体到操作层面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还缺乏统筹一体的专题规划,实际中难以发挥具体的规范指导作用。因此,在加快完成《太原都市区规划》编制的同时,加快编制太原晋中同城化建设专题规划,明确晋中在太原都市圈中的功能定位,本着平等互利、联合协作、双向共赢的指导思想,统筹考虑区域协调发展,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要求和“一体规划、同城建设、错位发展”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快与太原互动、互通、互享,努力形成一个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城市圈,实现市场同体、交通同网、信息共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旅游同线。

四是建立统一的政策保障。解决同城化过程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既需要立足晋中的实际,提高主动性,进一步统一全市的思想,解决权属范围内的问题,更需要构建统一的机制体制保障。因此,要用足用好转型综改政策,尽快建立区域性的一体化政策体系,对同城化双方形成约束力。重点制定统一的人才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促进经济协作区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变“对话性合作”为“制度性合作”,通过制度建设来实现、平衡、保障一体化发展。

院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