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010-85693631
传真: 010-85693631
邮箱: zgycxyjs@126.com
所址: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国际贸易中心A座1018室
邮编: 101100
创新驱动特色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
2015-06-11

郑州科技学院  刘文魁

 

我国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短短30多年的发展中,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占到全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小的份额。我国民办教育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一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的客观需要,二是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鼓励和支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已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纯追求规模向内涵发展转变。尤其是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的路子,已成为同仁和有识之士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话题。下面结合郑州科技学院建设和发展情况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科学谋划,准确定位

郑州科技学院创建于1988年,原名中原职业大学,2001年更名为郑州科技职业学院,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郑州科技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建立郑州科技学院,实施本科学历教育。2012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学校升本后,重视从顶层设计开始抓好科学谋划,科学准确为学校建设发展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缩小专科规模,办好继续教育,适时举办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工学为主,经济、管理、艺术、文学、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集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河南,面向中原,辐射全国。依托行业和企业开放办学,健全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基础实、口径宽、强能力、重实践、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努力创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技术大学”。

办学宗旨: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科教兴国、科技兴豫实现中原崛起贡献力量

目前,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学生规模结构、毕业生就业领域均符合以上办学定位。

学校还确立了办学理念(立德树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和办学思路(强化管理、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突破发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发展需要,结合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出现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打造品牌专业,增设特色专业,逐步构建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总体办学思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教学为中心,以特色求发展,深入探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逐步建成国内高水平民办大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振兴和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明确了校训:博学、笃行、明德、至善;办学精神: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团结实干的拼搏精神,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校风:勤俭、进取、文明、和谐;教风:为人师表、从严治教;学风:刻苦学习、自强不息;五育人:爱心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创新育人;育人模式:实行“学历证+技能证+综合素质证”三证教育。

二、内涵发展,培育特色

(一)适应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视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根据“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基础实、口径宽、强能力、重实践、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履行地方应用型大学的社会职能,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推动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育优势和重点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专业,逐步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管理、文学、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

1、认真做好专业布局与调整

依据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产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创意设计、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物流、文化旅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找准了发展定位,先后设置了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土建类、车辆类、食品类等地方紧缺型人才需求专业,发展了管理、经济、艺术、教育等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宽的专业,改造了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艺术设计等原有专业,专业设置符合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逐步形成了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应用型、多样化、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

2、培育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内涵

目前,学校28个本科专业中,现有立项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民办高校品牌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郑州市示范专业3个、郑州市重点专业4个;校级特色专业6个。

3、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构建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应用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现应用性,适应产业行业需求;二是加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工学专业不低于30%,其他专业不低于25%。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了各类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要求;三是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

4、试点实施“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试点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第六或第七学期实施8周以上的企业综合实习,最后一学期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增设项目引导式的《专业导论》课程;将职业技能取证、创新课程等纳入必修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培养

1、学校采用从全国“211”、“985”高校招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校工作,从公办高校聘请已经退休且身体健康的专家教授,以及从公办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四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科和专业带头人的问题

目前学校的师资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日趋合理。现有专任教师920人,其中,自有教师506人(不含专任实验指导教师46人),外聘教师414人,生师比19.81(按折合在校生数18217人计算),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6人,硕士学位54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69.2%。具有正高职称98人,副高职称24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7.6%。本科专业自有主讲教师中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达到95.6%,并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我校还与郑州大学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为师资队伍建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师德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大家谈”、“师德微故事”征文比赛等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解决师德师风突出问题,营造师德教育氛围,弘扬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近三年,学校先后表彰职业道德先进个人70人,师德先进个人24人,文明教师9人,优秀共产党员52人,郑州地方高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

3、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青年骨干教师3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精品课程5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青年教学名师5名,精品课程15门。在各级各类教学评优活动中,有322人次的教师获得荣誉,其中,国家级26人次,省级58人次,市级20人次,校级218人次。近三年,全校教师共主编、参编教材著作109部,发表论文625篇,承担省、市级项目182项,鉴定成果6项,获奖成果230项,获得专利授权26项,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双师”数量明显增加学校始终把“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通过组织教师在校内工厂和实验室实践操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参加职业技能取证和159名教师参加了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渠道锻炼,共有225人取得了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占自有专任教师总数的44.5%

5、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教师引进、住房安置、培养培训、办公条件改善和骨干教师培养。升本以来,学校下大力气改善教师福利待遇,近三年均较大幅度上调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教师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等,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教师队伍。

(三)抓好“三实”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加强实验、实训、实习“三实”教学,形成了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取证培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达30%以上,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比例达25%以上,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1、抓好实验教学学校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师队伍,对所有实验均编写教学大纲,明确实验内容与要求,利用104个各类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本科专业实验开出率平均达99%,设备完好率平均达到90%以上。通过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的毕业设计引入实验内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了25%以上;利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远程实验室,在校园网上成功搭建了教学平台,主要用于远程模拟实验。已有多届学生用该教学平台进行了“数电”、“模电”及“物理”等课程的实验,效果良好。

2、抓好实习实训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针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教师的选派、成绩考核与评定等实践教学环节均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现有校内实训场所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6个。

3、抓好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学生一人一题制度,选题数量和命题数量达到11.2。命题要填写申报表并经院(系、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鼓励真题真做。指导教师需经资格认证,师生比控制在16左右。指导教师每周指导学生不少于3次并填写指导记录;在对毕业设计(论文)查重的基础上,实行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334的成绩评定办法,校、院(系、部)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需参加认定答辩;部分课题实行“双导师”制,即除有校内指导教师外,校外企业技术人员也担任指导教师。2014届有90%的毕业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逐年提高。

4、抓好产校融合,共育人才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主动联姻,协同创新,大胆实践,初步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等育人模式;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及创业训练的平台。

(四)实行“三证”并举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对学生实行“学历+技能+综合素质”的“三证”育人模式在第一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外语听写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92人次;2013年学生承担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19篇,申请专利4项(已授权2项),以学生为主参加完成的《数控系统故障诊断维修平台研制》、《彩色3D打印装备研制》、《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黄河风景名胜区虚拟现实》等多个创新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液压支架设计计算平台软件系统开发》项目已通过省级鉴定,做到了理论知识向技术应用的有效转化。

2、鼓励学生取得技能资格证书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且为“特有工种技能鉴定授权单位”,可开展电工、汽车、机械、数控、食品等领域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项目培训和鉴定17个;另外在学校经管、计算机、艺术等不同专业领域开展导游员、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平面设计师、网络应用师、摄影师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和认证考试项目20多个,历年来职业资格取证率达85%以上,满足和实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企业用人持证上岗和毕业生顺利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3、在第二课堂中对学生开展“两转变、三强化、四阶段、五引导、二十专题”的综合素质培育,构建操作性强的素质教育测评体系,组织“读、观、演、创、做”系列活动,设置综合素质拓展课堂,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办事、社交活动、改革创新、书法写作、自我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近三年,学校共发展学生党员1429名,先后涌现出省三好学生106人、省优秀学生干部37人、省先进班集体37个。学校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郑州市地方性高校学生管理示范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校团委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团委”、“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本科生平均毕业率97.09%,学位授予率95.91%;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62.54%,六级通过率为13.09%,职业技能取证率达到85%以上,考取研究生119人;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美育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获得“全国美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科普知识下基层”、“赈灾捐款”、“保护母亲河”、“环保行动”、“义务献血”、“爱心支教”、“贫困乡村小学送温暖”、“敬老为老春晖”等活动,得到社会一致赞誉。人民网、教育部“一线采风”、中新网、凤凰网、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52次。

广大学生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小分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承担起了洛阳、郑州周边小学语文、数学、美育等课程教学。“帮扶小组”四年如一日照顾残疾学友梁东沟;世纪风文学社定期组织到郑州市马寨镇老年康乐中心文艺演出,丰富老人生活。涌现出跳入冰窟勇救男童的马江杰、冲入火场救人的张晓瞳等一批见义勇为的杰出学生代表。

(五)彰显服务社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学校明深入企业全方位调研讨论,与地方政府等部门沟通交流,合理设置和适时调整专业及方向,使之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力建设相关专业,适时调整机电类、信息类、电子类、建筑类、经管类、艺术类等专业方向,为制造、建筑、经贸、物流等行业提供人才支持。近三年数据显示,30%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已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

2、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学校与驻地马寨产业集聚区联合成立了企业咨询研究所、数控工程技术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企业管理咨询研究所、太阳能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动画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集聚区数十家企业全面开展产教融合,已完成郑州市软科学项目《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发展研究》;受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完成的《液压支架设计计算平台软件系统开发》研究成果已于201312月通过郑煤机集团公司的验收,正在试用。据郑煤机集团反映,该系统平台界面友好,安全可靠,有利于人机操作和产品数据的管理;受郑州市高新区圣兰电子公司委托研制的《机动车辆运行中牌照实时识别软件》已完成了主控程序的编写和设计工作,基本实现了实时分析处理高清摄像机提供的路面视频数据;为郑州东方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制弧截面变直径变导程螺杆、网格千孔板等;与校企合作单位——马鞍山新联合机械设备公司共同研发的《数控加工自动装卸机械手》技术改造项目,现已取得初步成果;与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完成《CS/RT1型目标指示雷达结构动力学仿真设计及热设计》项目,其成果已被合同委托单位采纳。

3、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为地方经济服务近年来,我们提供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从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区的建设中找选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据统计,部分优秀毕业生因为选题对路、前瞻性强,已在旅游、数控加工技术、3D打印、太阳能光伏技术、动漫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重在建设,全面提升

(一)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增强领导能力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支持作用。董事会、党委会、校务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科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健全。班子成员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熟悉并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加强战略思维、民主决策、科学谋划能力,在推动学校以评促建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教育改革前沿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董事长刘文魁主持的河南省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项目《高职高专教育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总体设计研究与实践》,已顺利结项;党委书记岳修峰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党建基层工作创新研究》、《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获得多项成果,校长秦小刚主持的省社科联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政府、高校和企业联手的途径与方法》、副校长程金城主持的省十一五教育规划项目《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实证研究》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已顺利结项;其他校领导也发表了多篇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2、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职业成长提供良好条件,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建立了校领导信箱,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不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听取师生的意见建议。各级领导班子能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师生员工密切关注的问题,凝心聚力谋发展,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学校重视中层管理干部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选拔了一批讲政治、顾大局、懂业务、能吃苦、肯奉献的同志,组成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和考核,使他们逐渐熟悉、掌握本科教育基本规律和工作方法,成为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思路、提高办学质量的中坚力量。近三年,全校教学管理人员申报教研项目112项,发表教研论文123篇,获得各类教研成果奖74项。

现有一支结构基本合理、较为稳定且能够满足教学管理需要的教学管理队伍。目前教学管理人员共49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1人,占42.9%,硕士以上学历19人,占38.8%。教学管理人员职责明确,机构设置合理,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学校教务处秉承“勤奋提升能力、细心造就水平”的理念,先后获得省级“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和“郑州地方高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实力

1、重视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学院自升本以来,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优质高效、彰显特色”的理念,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力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全校百名学生配备教学计算机24台,建有104个实验室,12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5个,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同时先后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建有“瑞仪电子产品设计实验室”、“LOS尚承软件开发实验室”、“海尔家电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这些共建实验室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区域企业共享的生产、研发基地,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享合作成果。

截止到目前,有馆藏纸质图书148.2万册,中外文期刊1404种,生均纸质图书81.35册。近三年,新增纸制图书18.9万册,生均年进书量均在3册以上。拥有超星电子图书36.37万册;电子期刊12236种,专业数据库8个。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周阅览开放时间保持在90小时以上,网上电子资源24小时开通,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好。

2、重视网络资源建设与利用学校现有校园网主站1个、二级网站28个,服务器6台,具有办公自动化、网络教学、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布等功能。现有网上教学资源涵盖网络课程、课程辅导资料、教师自主录播课件、应用软件等多媒体资源和数字期刊、电子图书、随书光盘、网上报告厅、素材库等,电子资源总容量达46TB。全校办公、教学区域及学生宿舍全部接入校园网。已成为学校重要基础设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重视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利用近三年,学校在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用于生活服务设施的更新、改造和修缮等,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多项生活服务设施。我校学生宿舍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按照标准化食堂和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对学生食堂的操作间等进行了彻底改造。目前,学生食堂焕然一新。在2012年省教育厅组织的标准化食堂评估中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示范性学生食堂”。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升本后,及时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编写印发《郑州科技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郑州科技学院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流程汇编》等8套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管理、教学运行、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与研究、考试规范等,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立了学校统筹、院(系、部)为基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实行教学保障责任制和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院(系、部)按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任务,教师按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计划调整执行审批程序,杜绝私自调课、停课,严肃处理违规行为,教学工作规范有序。

2、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控制工作,20124月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中心,编印了《郑州科技学院教学质量管理手册》、《郑州科技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暂行管理办法》,对教学质量实施“校、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监控,对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质量督导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中心下设督导办和评估办,专职进行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教务处成立了教务与质量管理科配合教学质量管理中心对教学运行情况实施日常监控;各院(系、部)成立教学督导组,形成了由校、院(系、部)管理人员参加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督导机制;通过“日常监控、定期检查、教学督导”三种方式,严格教学管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并不断完善自我评估制度(1)制订了《郑州科技学院院(系、部)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评价办法(试行)》、《郑州科技学院院(系、部)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定期对院(系、部)教学规范化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进行检查评估。(2)建立了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评估监控机制

(四)搭建就业指导平台,注重提升就业质量

学校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校领导主抓、就业部门统筹、二级学院落实、全体教工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制定实施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并落实了就业目标责任制、就业工作年度考核奖惩制、毕业生就业情况摸排制、就业率定期通报制,健全了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奖惩机制;编写出版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教材,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实行全程化、全员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每年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和企业推介会,常年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发布企业招聘信息,为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平台。2011年设在我校的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民办类分市场已连续举办就业招聘会7场,与全国30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形成了立足河南、辐射全国的就业网络。

由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技术技能教育措施得当,我校毕业生“就业不愁、创业有望、深造有门、发展有路”。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给予“就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创业有门路、发展有后劲”的高度评价,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利用全省唯一设于我校的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民办类分市场优势,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多次举办河南省民办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仅2013年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吸引了来自宇通客车、三全食品、风神物流、奇瑞汽车、格力电器、海尔集团等全国600多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5000多个,受到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5.71%84.36%87.66%,年终就业率分别为94.56%96.75%。在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我省初次平均就业率中,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全省毕业生平均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学生就业示范民办高校”、“中国就业质量十强民办大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单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逐步提高。先后被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全国美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文明学校”等荣誉。

院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