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010-85693631
传真: 010-85693631
邮箱: zgycxyjs@126.com
所址: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国际贸易中心A座1018室
邮编: 101100
讲诚信者信必实——儒家与契约:东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
2018-04-23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所长


      在第十四届中国诚信企业家大会暨第六届诚信中国节召开前夕,特撰写此文与各位企业家朋友共勉。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首先,商业信用,是在一笔一笔交易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信用,没有交易记录,就谈不上商业信用。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从来不借钱,并不能证明有信用;借钱,借钱,多次借钱,每次都是按约定履约偿还,这就建立起了商业信用,商业信用需要时间积累和赊欠实践。其次,信用既是法律概念也是道德概念,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都决定信用水平,不是越有钱就越讲信用,也不是越没钱就越没信用。

      《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言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办事是否靠谱,是可以得到验证的。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把人与人之间普遍的诚实信赖看成维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力量。讲究信用是教化民众进而形成良好的风俗,使乡里可以和谐共处、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历朝历代官衙仅仅设到县衙一级,那广大的农村在法治社会文明之前是如何治理的呢?靠的是乡绅和宗族自律自治。祠堂,就是文明法治邻里和谐的文化载体。

      东方,更强调道德良知自律的约束。西方,更强调惩戒契约的他律约束。儒家的小农时代非市场经济社会的“信”,就是道德品质范畴,褒扬谴责是规制的手段。西方的工业化市场经济社会的“信”,就是法律和规则,契约则更多诉诸于外在的制裁手段,除了道德层面更多的是市场惩戒。

      因“诚”而“信”是儒家的诚信伦理;因“约”而“信”是《圣经》的契约信用伦理。在西方国家,用契约文明构建信用文化,完成了“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从“人文伦理到契约信用”的转变,从“特殊主义信用”到“普遍主义信用”的过渡。

      “信用”一词,在《辞海》有三种解释。信用使用;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得到信任;以偿还为条件的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守承诺,知行合一,说到做到。刘勰曾写道“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非行,无以成;非信,无以立”。

      信用,是市场经济大船平稳前行的压舱石。你,董事长,就是这艘大船的船长;你,CEO,就是大副;你,经理,就是二副;你,员工,就是三副,要想到达目的地,一个都不能少。

      朱熹曾写道:“信者,言之实也。”东西方文化虽有差异,但追求人类美好理念,终究殊途同归。诚信,是维系人类社会和谐友善的文明纽带,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要言而有信。

      中国诚信企业家大会暨诚信中国节是中国企业家朋友交流、探讨、分享诚信理念、诚信经验、共铸诚信的大舞台。

      诚信中国,中国诚信,企业家使命重大!

      (本文作者为京WORK-北京码头创始人,《管理观察》首席观察家,兼任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主任)



院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