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 010-85693631
传真: 010-85693631
邮箱: zgycxyjs@126.com
所址: 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国际贸易中心A座1018室
邮编: 101100
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特征、地位极其发展态势
2015-06-11

哈尔滨师范大学  余金治

 

发展高等文科教育技术问题,是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提出来的。传统文科教育手段相当落后,这同我国四千年传统文化学术信息的历史积淀和高度密集的实际状况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我国高等文科教育水平的提高。在新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要求人们要从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重视文科教育技术问题。

一、高等文科教育技术

高等文科教育技术是由“信息机”三维所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结构、功能体系,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有:

(一)时代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世界新技术革命产物,我国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则是改革开放后电化教育在文科教育领域的深入开展。因此它的萌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步骤与具体体现。教育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机”即仪器。在改革开放前,高等文科的教育仪器寥寥无几、陈旧不堪。在80年代初期,虽然引进了部分科技产品,但适用于文科的还是相当贫乏,不具备学术信息存储、处理、加工能力,所以文科教育技术难以产生。但到80年代中期,由于电视频道增多,计算机汉字系统的出现与推广应用,这就使得适用于文科教育技术手段的系统结构,产生了全方位、高功能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的情况,人们往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视而不见,以至于堂堂高校文科的技术装备赶不上部分家庭的现象比比皆是,与其说是经费问题,不如说是人的问题。

(二)通用性

按现已开发的文科教育仪器来看,诸如幻灯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等都先用商业、娱乐或理工科,而后才应用于文科的,所以它是教育仪器中最通用的部分,其通用性是随着产品价格下降、应用能力的提高和新兴学科的创立而扩大其通用范围。要判断一种仪器是通用性的还是专用性,有时代性、认识性,还有能力性的问题。如计算机在我国60年代是要由专家操作而且还是机密专业所用,无通用性可言,而今计算机的小型、轻量、多功能化,且操作简便,价格下降,特别在计算机汉字化以后,可以说它是教学用机中通用性最强的仪器,只要有能力它可以适用于任何学科,高等文科应用计算机,对实现现代化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三)专业性

高等文科教育技术主要的功能是促进文科教育教学现代化,因此它具有文科的特性,它不像理工科部分仪器那样一般应用其本身的结构、原理、功能。而文科应用的是非仪器本体的,主要的是将它作为传播媒介或用它来存储、创制适用的教学软件,至于其本身的应用技术,则是微不足道的,与家用电器所需技术没有多大区别。无视文科教育技术的这一特性,容易把教育技术当作技术教育来进行。

(四)开拓性

由于文科教学仪器的构件、原理、功能并不是教学内容,师生一般缺乏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他们没有像理工科那样有传统的实验仪器、固有的人员编制和传统的习惯作业方式,所以每一种仪器的引入,都要作出开拓性的努力。仪器越先进,人们不仅需要观念更新,还要为提高自己智能作出多方面的努力,越需要艰苦创业精神。认识到这一开拓性特征,可以使人们了解到,在文科应用先进的教学仪器比理工科要困难得多,需要有关领导、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到目前为止,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尚属萌芽时期,它充满着改革开放与因袭守旧的矛盾,任何低估发展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难度都是没有根据的。

(五)综合性

高等文科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产物,主要是高度综合发展趋向的体现。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是文理科的综合、文科内各专业学科的综合、仪器的综合和综合管理。这就告诉人们,发展文科教育技术需要有通文理而更通文科的人才。

(六)全息性

所谓“全息”是指整体上的任何一部分或母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包含着整体或母系统的全部信息。这一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普遍存在的,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结构功能系统也存在着这种现象,一旦认识到了,就可以把散布在各高等文科的教育技术单元加以研究,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宏伟蓝图就会呈现在眼前。

二、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已显示出不同凡响的生命力,有其不可忽视的开创性地位。

(一)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据了解,我国的电化教育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稍后于欧美。而于1936年才启用电化教育这个名称,当年译自美国《学校生活》作为视听教育统称的Electrifying Education。在国际上,电化教育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根据教育内涵的不同,而定名为听觉教育、视觉教育等。到1960年前后由于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出现于教育领域,于是又出现了“教育技术”新的学术名称。它发展至今,虽然并不成熟、各有千秋,但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和有比较科学的定义,其要点是:(1)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解决人类的学习问题,其宗旨是提高学习质量;(2)依靠开发利用所有学习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强调对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的管理并把它作为整个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对于它的认识尚不尽一致,它的思路的系统科学性和指导实践的普适性已举世瞩目。我国的电化教育当初是作为视听教育的统称的,但为什么从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90年代而没有发展出具有教育技术的内涵呢?探其原因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是由于科技的落后,没有为教育提供更多更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理论。而在改革开放后又由于重技术引进而轻理论上的借鉴与探讨,因而在这方面处于长期滞后状态。教育的现代化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发表文章、著书立说,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而奋起直追。据分析,以计算机为物质基础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较有生气,以电化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技术的研究则显得步履艰难,主要存在着望而却步的心态,认为教育技术虽好,但技术手段和人的素质远不如人,目前我们办不到。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在物质条件方面,无疑要比30年前的美国强,它们当时能够发展教育技术,我们在90年代的今天为什么不能呢?至于人的素质问题,我们认为要从实践中提高。我们正处于改革开发的时代,不仅可以比较充分地应用本国的物质、精神财富,而且还可以将人类的共同财富为我所用,何况在国际上又出现了相对和平时期,这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出现的百年不遇的良机。

()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前景广阔

对于“教育技术”这个术语,目前知之者尚少,对于“高等文科教育技术”这个新事物更是鲜为人知,其实它是新时期的产物,有其不可低估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高等文科教育技术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们在谋求高等文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发现,电化教育由于受历史的局限,它重硬件轻软件、重理工轻文科,而且技术人员与仪器大都是以校为单位集中型的,很自然地与文科有一种人为的隔阂。所以,高等文科的电化教育如不进行改革就极难发展。有人认为,只要设备先进,现代化的事业就可以万事如意,马到成功。其实不然,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尤其是我们正处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技术装备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超越以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但应用仪器则不可能自动地转化为知识生产力,它必须以从事生产的人为中介,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受旧观念的束缚,人们认为,人多好办事,仪器越集中越好,机构越庞大越好,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其实不然,这对于信息时代的生产往往是适得其反。有些地方,技术人员虽多、仪器设备虽洋,但矛盾反而增加,效益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跟不上实践之故。所以,只有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改革才能发展教育技术。

第二,高等文科教育技术是实现高等文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现代化一般应包括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和组织管理现代化的诸方面。而教育设备的现代化是物质基础,它受制于人而又制于人,在高等文科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往往不是忽视这个基础的作用,就是忽视人的因素,把它与其他现代化诸项因素对立起来,依靠个别技术人员或个别教师来运用、支撑,这就难以发挥现代仪器的影响力和应用仪器的发展,打不开高等文科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局面。高等文科教育技术除了重视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以外,还十分重视教育内容的现代化,重视人机结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依靠其人、机、信息三维系统结构效应来提高人的聪明才智、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和收集、处理、存贮、传播教育信息。在教育技术运行过程中,人一方面受系统整体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其本身群体的影响他必须是其母系统中优化的群体和其子系统中的优化成员。所谓优化成员,就是指在教育技术运行中充分发挥自己之所长,努力补己之所短,为发展教育技术而高度协作的成员,就其中的技术人员而言,他时刻离不开运行过程中的系统整体,他不应只是技术管理、操作人员,而是需要具有文科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在教育技术运作过程中对人、机以及教育信息的系统管理,这种人才以普通的办法用几十年的时间培养也难以产生,但是把他放在文科教育技术系统中去实践,就能依靠其内部的机制,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同时,教育技术还可以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供实在的基础。比如教师不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寻求于仪器的帮助,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但是仪器与粉笔、黑板不同,教师使用粉笔黑板完全是在教师独立自主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使用仪器,则不可能不与仪器管理部门、技术人员和软件资料人员等发生多方面的协作关系。高等文育技术不仅为文科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现代化的教育软件,而且还造就一批现代化的新人以满足文科教育现代化的各项要求,它无疑是高等文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三,促进高等文科教育改革面向世界通向未来。我们面临的是新技术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世界。如果教育改革缺乏现代化的实践,思想也难以再解放,改革也只能是小打小闹,既不能持久,也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据报道,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转变为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世界多数教育家都已认识到: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师的介入是为了教会学生。美国的大学早已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法,如“个性化教学法”、“独立教学法”,这些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群体授课模式,扩大教学过程,实行开放式教学,把学生从封闭的狭窄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要做到这个中心的转移,没有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是难以想像的。因为高等文科教育技术能以其系统结构功能体系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人员为保证的三结合优化群体,为教育改革作了物质、人才和教育现代化三方面的准备,它不仅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提供重要的事实根据,还能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现实的可行性。其依据有如下三点:(1)教育技术的宗旨就是解决人类的学习问题,它与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完全一致;(2)教育技术通过人、机系统收集、传播、处理、创制、存储大量的知识信息,可机动灵活、超越时空加以应用,使得“个性化”等教学法才成为可能;(3)高等文科教育技术队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他们参与的技术活动具有现代跨学科性和自我服务性。实践可以证明,这能够充分激发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发展教育技术不等于教育改革,但教育技术的系统效应完全有能力跟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轨迹,通向未来。

第四,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结构功能论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从系统科学的观点看,古今中外的教育科学的传统论著都是人人系统或加上机的因素,谓之人机系统,近年来,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努力中,在我国出现了教育多维论著,打破了教育科学长期的单一格局,出现了百花争艳、百家争鸣的势头,但仍然是人人系统或加上“机”的因素,谓之人机系统,却没有把不可缺少的、独立存在的教育知识信息当作一个维度,明晰地加以表达。这无疑是缺乏教育技术的实践、特别是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实践之故。“信息─机─人”系统结构在高等文科的发生和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要认识它,一靠亲身的实践;二靠对信息有二重性的认识(即依附性与独立存在性)。可以说,凡是有先进的教学仪器的地方,都存在着信息、机、人三大因素,问题是能否像阿波罗上天那样,加以系统组合,发挥出强大的系统功能。如果忽视了信息的独立存在性,势必存在人才浪费,设备利用率低下的局面。以计算机为例,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很快,但与先进工业国比,差距仍然较大,供不应求。然而,有些机房却人机俱闲,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没有把人、机纳入与信息组成的系统结构,人、机的工作面过窄之故。如果重视信息的独立存在性,把人、机系统扩大为人、机、信息系统,用人、机来开发利用信息,不仅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开发利用,而且在人、机开发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也开发利用了自身,可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发展态势

高等文科虽非技术学科,它也毫不例外地顺应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向发展着。众多交叉边缘学科的兴起,特别是文科教育技术的萌发就是最好的例证。根据我们的实验可以证明,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高等文科教育现代化,为高科技向文科教育渗透这一世界性课题,闯出一条可行之路。但它的发展绝非易事,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运行中,技术装备是物质基础,没有现代的仪器就没有教育技术,但现代化的仪器靠人来应用,发展教育术主要依靠人,而不是依靠物。

(一)明确发展教育技术的宗旨

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宗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主体素质,而不是为了炫耀现代化仪器设备和点缀高等教育的门面。这就要求对仪器的应用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结合,采用适合的仪器,收集、创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教学软件,安排恰当的时空,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实验证明,仪器的现代化程度越高,教师和相关人员所付出的劳动就越大。如果应用影视声像资料进行教学一般需要十倍以上的时间进行准备;那么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往往需要成百倍的时间来制作软件。有些教学部门认为只要购进仪器就算万事大吉了,高能的仪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并往往把它当作娱乐用品,这是不懂文科教育技术手段的通用性和教育技术的宗旨之故。虽然现代教育的科学仪器,特别是适用于文科的仪器与家用电器、娱乐用品难以区分,但在一定场合用于教育,它们之间仍有着严格的区别:首先应用教学仪器及其相应的软件必须按教学大纲进行;第二,它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第三,它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第四,它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开发利用适用仪器,扩大应用范围

从一定意义上说,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就是其适用仪器的开发利用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除需要作资金、技术设备、队伍等多方面的努力外,还必须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习惯作业,建立“适用、开放、方便”的作业新模式。所谓“适用”就是指仪器要适用于教育教学的需要,而需要是因学科因人而异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各种不同功能的仪器组成优化的群体,来满足不同方位、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要建立多机种全方位的仪器配套体系;所谓“开放”,就是仪器、资料、技术向所有需要应用者开放;所谓“方便”,就是简化应用的审批手续,只要合乎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课程内容,有教师指导都可以应用仪器辅助教学。实验可以证明,用这样的作业模式,仪器利用率可以成十倍地提高,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可以得到高速度地发展。

(三)建立一支常备的应用队伍

教育仪器依靠有应用能力的人来掌握,应用能力与应用深、广度成正比,它是决定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谁有能力应用适用仪器呢?对于高等文科教育来说,由于它的课程绝大多数与技术无缘,一般师生缺乏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一般技术人员又不可能是文科的通才,这是发展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一大难点,谁解决了这个问题谁就会在发展教育技术上有重大的突破。我们认为建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人员为保证的多边、多层次、多学科的协作队伍体系,是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由于这个队伍绝大多数是不占编制、就地取材、随班级课程教学需要而活动,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集合在一起,他们既互相服务又自我服务,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形成了亲密无间的优化群体,暴发出比之于学生教师和技术人员独自个体所望尘莫及的能量,只要物质条件具备,他们就可以担当起历史所赋予的发展高等文科教育技术的重任。

(四)注重教育技术运行中的系统管理

管理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管理学者往往把管理与科学技术并列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来说明管理的重要性。教育技术是现代科技成果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比普通教育更具复杂性、重要性。管理上不去,轻则停滞不前,重则落后倒退,甚至矛盾丛生,损失惨重。尽管任何的管理都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有对象有目标地进行的,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技术,特别是高等文科的教育技术尚属萌发时期,既缺乏实践又在理论上存在着相对的落后性,所以在发展教育技术的工作中,我们认为最困难的不是技术和业务,也不是资金、设备和编制,而是科学的管理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教育技术的管理,就是对“机”、“人”、“教育信息”这一教育技术构成的三要素及其运行中相互联系的系统管理,其目的是使其有序、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个富裕、强盛、开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把整个中华民族和高等教育水平全面地提高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历史阶段,其中发展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工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深信,重视发展高等文科教育技术,必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院所链接